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化学   259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24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66篇
物理学   1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用真空电弧熔炼方法制备了Zr1-xScxMn0.6V0.2Ni1.2Co0.1(x=0~1)AB2型储氢合金,研究了Sc元素替代Zr对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气态储氢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r1-xScxMn0.6V0.2Ni1.2Co0.1合金主要是由FCC型C15相、CsCl型结构的(ScZr)Ni相和少量的Ni10Zr7相组成,随Sc含量的增加,C15相丰度逐渐减小,(ScZr)Ni相丰度逐渐增加,当x=0.2时Ni10Zr7相基本消失;Sc元素对合金的首次气态吸氢动力学行为影响较大,随Sc含量的增加,合金吸氢动力学性能逐渐变缓,但吸氢容量逐渐提高,直至达x=1.0时的最大吸氢量1.87%;Sc元素对合金吸氢PCT曲线平衡氢压的影响规律不明显,随Sc含量增加,合金氢化物的形成焓ΔH从-26.66 kJ.mol-1逐渐减小到-8.14 kJ.mol-1。Sc元素的加入可明显改善合金电极的活化性能,提高放电容量,随Sc含量的增加,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从x=0时的350.3 mAh.g-1增加到x=1时的429.8 mAh.g-1,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电极容量的保持率S100随Sc含量增加而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12.
13.
患者女,58岁。因“持续性胸痛”6h入院。患者于6h前日常体力劳动时突发胸痛,伴有左肩背部放射痛、大汗淋漓、恶心、头晕,持续6h无缓解,遂来本院就诊。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心脏病及其他重要脏器患病史,无血管炎、血栓栓塞病史,无吸烟史;绝经8年,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脉搏80次/min,血压95/50mmHg,呼吸22次/min,体温37.1℃;神志清晰,痛苦貌,呼吸稍快,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min,律齐,第一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心界无扩大,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肌酶谱 AST303U/L (参考值0~50U/L)、LDH 1184U/L(参考值15~220U/L)、CK1508 U/L(参考值0~190U/L)、CK-MB147U/L(参考值0~24U/L),肌钙蛋白-I(CTN-I)29.68ng/ml (参考值<0.11ng/ml);肝肾功能、血常规、血脂、血糖、凝血谱均在正常范围。临床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即予以氯吡格雷600mg,阿司匹林300mg嚼服,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主干管壁光滑、未见狭窄,左前降支中段完全闭塞(图1),左回旋支管壁光滑、未见狭窄,右冠状动脉管壁光滑、未见狭窄。术中予以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前降支血流逐渐恢复TIMIⅢ级,在抽吸过程中发现前降支中段有心肌桥,血栓负荷大部分在壁冠状动脉内(图2),抽吸后血栓消失,舒张期壁冠状动脉光滑,无明显狭窄(图3),收缩期壁冠状动脉压缩80%左右,管壁光滑(图4)。血流恢复后患者胸痛消失,遂结束手术。术后继续予以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美托洛尔、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等治疗,同时进一步进行了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心脏内血栓,血管炎常规检查项目均未见异常,外周大动脉(颈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未见斑块形成。经治疗15d后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无心绞痛再发。  相似文献   
14.
为明晰回转窑内颗粒的运动行为及偏析机理,以绿豆、黄豆和黑豆为颗粒介质,依次对3种装填顺序下的颗粒流动过程进行离散元模拟与实验研究,以颗粒质量分数和平均粒度为判据,对颗粒偏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回转窑内颗粒流动区可分为自由滚落区、渗流呆滞区以及窑壁携带区,自由滚落区颗粒流速最大,而渗流呆滞区流速最小。窑内颗粒沿轴向输运过程发生径向偏析,形成夹层结构,小颗粒受渗流作用在渗流呆滞区中心形成内核,大粒径和中等粒径颗粒集中在自由滚落区和窑壁携带区。窑内颗粒力链分布不均匀,强力链分布于近窑壁区,弱力链分布于自由滚落区和渗流呆滞区,且渗流呆滞区力链细而密集。当窑头附近不同粒径颗粒存在轴向速度差时,颗粒在轴向发生掺混,并产生径向偏析。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一道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试题的三种解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角形三内角正弦的线性和最大值问题,从而推广了竞赛试题中的结论.最后,研究了三内角正弦的指数之积以及余弦的指数之积的上界问题.  相似文献   
16.
磷酸锂原位包覆富锂锰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通过“碳酸盐共沉淀-沉淀转化-固相反应”方法,实现磷酸锂原位包覆和改性富锂锰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2Mn0.54Co0.13Ni0.13O2,研究了磷酸锂包覆层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碳酸盐前驱体经沉淀转化反应原位形成磷酸镍包覆层,与锂源混合煅烧,最终转化为厚度小于30 nm的磷酸锂包覆层.该材料组装的半电池在125 mAh·g-1电流密度下循环175圈后容量达191.1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1.8%,平均每圈电压衰减仅为1.09 mV.磷酸锂包覆层缓解了材料表面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抑制了不可逆相变和过渡金属溶出,同时磷酸锂作为锂离子导体促进锂离子传输.本工作表明沉淀转化法原位包覆磷酸锂是提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Possible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some excited states of Λc+ dynamically generated in the coupled-channel P-wave meson-baryon scattering are studied by solving the Bethe-Salpeter(BS) equation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hiral Unitary Approach. It is shown that both Λc+(2765) and Λc+(2940) could be generated dynamically and could be compound states with multi-configuration molecular-like structures. The couplings of the generated states to various reaction channels are also calculated. Moreover, two highly excited states, Λc+(3024) and Λc+(3134), are predicted.  相似文献   
18.
对七水合三氯化铈-碘化钠(CeCl3·7H2O-NaI)化邻氨基苯硫酚、对氯邻氨基苯硫酚、间氨基苯硫酚、对氨基苯硫酚和对甲基苯硫酚与α,β-不饱和酮(1a~1o)的迈克尔加成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CeCl3·7H2O-NaI-SiO2复合催化剂能有效催化邻氨基苯硫酚及对氯邻氨基苯硫酚与α,β-不饱和酮(1a~1o)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即n(CeCl3·7H2O)∶n(NaI)∶n(α,β-不饱和酮)=1∶2∶2,m(CeCl3·7H2O)∶m(SiO2)=1∶1.6,三氯甲烷作溶剂,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反应时间为2 h,反应可达到中等产率(43.1%~58.8%).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基本稳定.此外,提出了可能的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19.
水杨羟肟酸对氟碳铈矿的捕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杨羟肟酸为捕收剂,通过浮选试验、溶液化学计算、动电位和红外光谱检测分析研究了氟碳铈矿的可浮性及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机制。当水杨羟肟酸浓度为5×10-4mol·L-1时,氟碳铈矿在pH=7~10较宽的范围内有较好的可浮性,与矿物表面的稀土阳离子的水解产物种类及其浓度有关。pH=8~9范围内,稀土阳离子水解优势组分RE(OH)2+和RE(OH)+2吸附在氟碳铈矿表面是主要的正活性质点,有利于药剂的化学吸附。在pH=8.3时,水杨羟肟酸对氟碳铈矿捕收是化学吸附作用生成五元环螯合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试验了4种有机溶剂(苯、氯仿、正丁醇和甲基异丁基酮)和作为捕集剂的4种长链脂肪酸(十二烷基磺酸钠、十四酸、十六酸和十八酸)对浮选法富集锶效率的影响。试验中,于含锶(Ⅱ)的溶液(约10mL)中加入2g·L~(-1)脂肪酸的乙醇溶液(4种脂肪酸中的任一种),将溶液的酸度调至pH 8,并移入自制浮选柱中,加入任一有机溶剂10mL,通入流量为8~12L·min~(-1)的空气浮选5min,按预选的仪器工作条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相中锶的含量。根据所测得结果,选择十八酸作为捕集剂和甲基异丁基酮作为有机溶剂进行浮选富集效果最好,回收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